
在供小于求的时候,价格涨了几十年,然而现阶段住房供给已经过剩,价格下行是自然的结局。根据央行课题组在《金融界》曾发布的城镇家庭资产负债报告数据显示,我国城镇家庭中,平均资产达到了318万元,家庭资产中,房产占比达到70%以上,这也就意味着多数家庭中,主要财产就是一套房子。另外在城市的房产保有方面,户均达到了1.5套以上,超过30%的家庭早已购买了2套房,还有10%的家庭至少拥有3套房产。所以王石才说,当前根本不缺房子了。
另外,导致2022年房市“遇冷”的,除了供给过剩之外,还有金融方面的原因,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,有一个特别大的看点,那就是禁止金融类、房产类的企业在这里上市,目的很明确,这两类企业都在“玩钱”,前者不用多说,房地产早已经被绑上了“金融”的战车。银保监会郭树清直言,房地产已经成为了金融行业最大的灰犀牛,郭树清说的就是房地产与金融过度绑定,以至于可能对金融稳定性带来影响,所以需要提前预防。
2020年至2021年,央行提出了“2+3”房产资金收紧策略(三根红线+双上限令),在“2+3”策略下,银行向房地产企业和个体购房者的贷款比例和额度开始大幅缩减。万科郁亮在2020年至2021年两次在内部高层会议上指出,当前企业“活着”比快速前进更重要,现金流比任何事情都显得关键。从郁亮的声音中,不难看出,龙头房企对房市的判断力确实很精准。
二手房难卖。
当前,除了房企新房难以销售之外,二手房市场也暗淡了许多。据不完全统计,从今年4月份开始,炒房客们就开始了大手笔甩卖房产的事情,二手房挂牌的数量开始快速攀升,目前为止,天津、北京、石家庄、郑州、武汉、合肥、南京、成都等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已经远超10万套,其中武汉、重庆、郑州的二手房挂牌量增势明显。例如重庆的二手房量达到了20万套以上。试想一下,市场上一次性涌现出了如此多的二手房,这些房子将卖给谁呢?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。
新房下滑。
今年以来,深圳、武汉、郑州、张家口、济南、沈阳、昆明就多次出现楼盘“大跳水”的情况,有的楼盘降幅20%,有的直接降幅达到30%。正因为如此,所以才出现了不少“降价维权”的情况,在很多城市里,我们经常见到已经买房的老业主们集中围堵在售楼部的大门口,要求开发商退房子、补差价。
房子跌价是好事儿?
按理来说,房子降价了,对于买房人而言,是一件利好的消息,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,手上一套房子都没有买的人,确实很开心,房子价格下滑,意味着买房更简单了。然而已经买房的人,却有些烦恼,有人说到,自己原本300万元的房子,现在市值不到250万元,自己的银行房贷余额还剩下100多万元,都不愿意还月供了。
笔者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朋友:大明近期就为是否应该弃房断供而烦心。2016年前后,大明跟着其他炒房的朋友到河北涿州地带购买了1套房子,在当时,这里可是全国房产增幅的中心地带,热度和涨幅都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。买房时候,大明的房子单价为2.2万元,在购房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,确实涨了一些,高峰时期达到了2.6万元/平米的高度。
然而,火热的楼市并没有继续维持下去,随着调控的到来,尤其是限购政策的出现,让很多炒房客们进退无门,大明自然就在其中。手中的房子卖不掉,这样的购房者比比皆是。随着调控进入深水区,这里的房子从2.6万元下滑至现如今的9000多元,而且还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。
2.6万跌到9000多,依旧无人买,老业主撑不住了:房贷不想还了。
大明表示,自己当初买这套房子纯粹是跟风,把手中仅有的钱拿出来做一点小生意,可是根本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“尴尬”情况。房子2年缩水65%,而且依旧无人买,他表示根本撑不住了:损失多,想断供(房贷不想还了)。他解释道,自己也知道,一旦断供,自己会遭遇更大的问题,尤其是银行征信抹黑,然而贷款100多万元,现在房子根本就不值100万元,如果继续向银行还款的话,那就是一个无底洞,几十年都填不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