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背后,其实贯穿的是“早买房、早升值”的基本逻辑。


时间的维度拉入2022年5月,下半年将首迎“房子贬值潮”?懂行人预测:楼市或超出人的想象,几个曾经“助推房产前进”的因素,现在彻底传变为“拖后腿”的因素了。
首先,出生率降低,购房需求显得不足。
近些年来,人口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转变,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、家家户户都有一定资产的情况下,年轻人却不愿意生娃了。数据显示,2021年全年新生育的人数才1062万人,比2020年再度减少,如果是对于4-5亿的国家来说,这个幅度尚算可以,然而我国是人口大国,总人数高达14亿人,1062万人的生育率可谓很低。
近些年来,人口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转变,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、家家户户都有一定资产的情况下,年轻人却不愿意生娃了。数据显示,2021年全年新生育的人数才1062万人,比2020年再度减少,如果是对于4-5亿的国家来说,这个幅度尚算可以,然而我国是人口大国,总人数高达14亿人,1062万人的生育率可谓很低。
试想一下,一方面新生儿数量不断减少,另一方面老年人数不断增加,尤其是随着上一代70后和80后(房产主力人群)逐渐老了之后,90后00后和10后数量又大幅减少,这么多房子谁来买呢?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改变,另外一个迹象很明显,王石说到今后年轻人根本不用买房,年轻人结婚之后,男方父母亲会给他们房子住、女方父母亲也会给他们房子住,所以年轻人并不缺房子。
其次、楼市资金正在减少。
房地产行业,经常被誉为是“空手套白狼”的产业,之所以这样说,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运行的各个阶段需要的资金“基本上都不是来自开发商自身”,70%以上都是来自于银行借款。开发商买地皮的钱来自于银行的巨额贷款、开发商建设楼盘的钱也来自于金融机构贷款,购房者买房的钱也是银行按揭贷款。所以房地产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前进态势,根本上离不开银行和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在背后的鼎力支持。
专家黄奇帆多次说到,其实要限制房地产增幅办法很简单,只需要禁止开发商大规模从银行借款买地皮(禁止房企背着银行炒地皮)就可以了,黄奇帆指出,房产销售价格中,60%以上的成本来自于地皮价格,地价上浮的越高,那么房产的价格就相对越贵,所以黄奇帆说降低地价,房产价格自然就回落了。
2020年至2022年,黄奇帆的忠告正在兑现,央行接连发布约束房市资金流入的“3+2”政策,一方面降低了对房企的贷款融资力度、另一方面压缩了对购房者的贷款额度和比例。在“3+2”政策下,房贷利率逐渐提高、贷款审批时限快速拉长。
面对银行融资短少的局面,开发商和购房者表现不一。近些年以来,合肥、南京、成都、武汉、郑州、长沙等一大批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不断堆积,纷纷超过10万套大关,这说明购房人正在用脚投票,没有贷款只能搁置自己的买房意愿。房企们为了挽回资金面,纷纷开启了名目繁多的促销计划,万科、融创、世茂、碧桂园等楼盘打折促销不断,有的降1000元/平米,有的降5000元/平米。大型房企尚且如此,城市中小房企促销更多,买房送汽车、买房送车位、买房送物业费券、买房送装修等让人眼花缭乱。
再次、房产泡沫有序化解,也是必然的走向。
中国的房地产,有泡沫吗?有人认为有,有人认为没有,北京大学的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就直言,总有人经常用“泡沫”来污名化房产市场。董志勇直言不讳地说到,房地产根本不存在泡沫,未来也不会产生泡沫,房地产依然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。董志勇指出有人说房产存在泡沫,这个不符合现实,也不符合发展特点。
与北大董志勇具有截然相反观点的学者其实也有不少,例如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就曾说到,要敢于承认当前房产存在泡沫的现实问题,仇保兴认为,既要承认泡沫现状,也要想办法解决泡沫的问题,仇保兴指出可以采用房地产税、空置税、物业税等多种方式来逐渐消耗和化解掉楼市泡沫。
所以说,长期而言,剥离房产的金融属性,降低炒房的水分、实现房产泡沫的软着陆其实是 “必然”的一项选择。
所以说,2022年或许将首迎“房子贬值潮”,实际的楼市或超出人的想象。